小真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电影资讯

谯国夫人-百度云【1280P网盘共享】超清晰画质

小真2024-06-26电影资讯9
谯国夫人-百度云【1280P网盘共享】超清晰画质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谯国夫人》节选翻译及注释,以及谯国夫人总兵与陈霸先会于赣石原文及译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文言文阅读孔颖达翻译
  2. 谯国夫人总兵与陈霸先会于赣石原文及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孔颖达翻译

1.《孔颖达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举:考中C。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资:资助D。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分)A。

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C。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这样既思维缜密又表现了他知识广博。C。

太宗听了孔颖达的解释和讽谏以后,认为孔颖达博涉经书,学问渊博,特别是孔颖达忠正的讽谏精神很值得称许。于是授予他国子司业官职。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5分)。

你说的不太清楚,是不是《伶官传序》的练习?下面是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

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

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

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原文是: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属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礼记•大传第十六》参考译文如下:同姓的人(即“父系时代本氏族里的人”)要依着血系的支分派别,(如先分为老大房、老二房、老三房,再各统率其所属的房分之类……),合起来成为一个宗族,明确亲疏远近关系;异姓的人(即“来嫁者”,亦即一个家族内的太太媳妇儿们)只是分别她们的辈份,而不再分别她们的支派,如只是分为老太太、太太、少太太等,而不再问她们谁是谁的妻子,谁是谁的母亲等),分清辈分关系以定互相交往的相关礼仪。

名分(辈分)既经确定,也就明确了一个家族里面男女有别。她们的丈夫属于“父道”范畴的,他们的妻子都属于“母道”的范畴;她们的丈夫属于“子道”范畴的,他们的妻子都属于“妇道”的范畴。

(这就出现了混乱的情况,)难道兄弟的妻子属于“妇道”的范畴,而这位兄弟的嫂子却可以属于“母道”的范畴吗?(所以说,)(女人的)名分(辈分),是一个家庭存在、管理的大事(或“关键”)啊,难道可以不谨慎(对待)吗?注释: 1、《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疏]“同姓”至“有别”。○正义曰:此一节论同姓从宗,异姓主名,明男女有别之事,各随文解之。

○“同姓从宗”者,同姓,父族也。从宗,谓从大小宗也。

○“合族属”者,谓合聚族人亲疏,使昭为一行,穆为一行,同时食,故曰“合族属”也。○“异姓主名,治际会”者,异姓谓他姓之女,来为巳姓之妻,系夫之亲,主为母、妇之名。

夫若为父行,则主母名。夫若子行,则主妇名。

治,正也。际会,所以主此母、妇之名,正昏姻交接会合之事。

○“名著而男女有别”者,若母、妇之名著,则男女尊卑异等,各有分别,不相***,凡姓族异者,所以别异人也,犹万物皆各有名,以相分别。天子赐姓赐氏,诸侯但赐氏,不得赐姓,降於天子也。

故隐八年《左传》云:“无骇卒,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因诸侯先祖所生,赐之曰姓。

杜预云:“若舜生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於陈,以所封之土,命为氏。舜后姓妫而氏曰陈,故郑《驳异义》云:“炎帝姓姜,大皞之所赐也。

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也。故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稷姓曰姬,著在《书传》。”

如郑此言,是天子赐姓也。诸侯赐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

公孙之子,其亲巳远,不得上连於公,故以王父字为氏,若适夫人之子,则以五十字伯仲为氏,若鲁之仲孙、季孙是也。若庶子妾子,则以二十字为氏,则展氏、臧氏是也。

若男女,则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以官为氏者,则司马、司城是也;以邑为氏者,若韩、赵、魏是也。凡赐氏族者,此为卿乃赐。

有大功德者,生赐以族,若叔孙得臣是也。虽公子之身,若有大功德,则以公子之字赐以为族,若“仲遂”是也。

其无功德,死后乃赐族,若无骇是也。若子孙不为卿,其君不赐族,子孙自以王父字为族也。

氏、族对之为别,散则通也。故《左传》云“问族於众仲”,下云“公命以字为展氏”是也。

其姓与氏,散亦得通,故《春秋》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注“若卫”至“纳焉”。

○正义曰:案《春秋左氏传》桓十六年:“初,卫宣公烝於夷姜,生急子,娶於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

又昭十九年《左传》:楚平王,郹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为大子建良秦女而美,平王自纳之。是其***之事也。

2、《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疏]“其夫”至“道也”。○正义曰:此一经言他姓妇人来嫁已族,本无昭穆於己亲,惟系夫尊卑,而定母、妇之号也。

○“其夫属乎父道”者,道,犹行列也。若其夫随属於己之父行者,其妻皆即己之母行也,故云“妻皆母道”也。

○“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者,谓其夫随属於己之子行者,其妻皆妇行也。故妇人来嫁已伯父之列,即谓之为母也。

来嫁於己之子侄之行,即谓之为妇也。○注“言母”至“别也”。

○正义曰:云“母、妇无昭穆於此”者,此谓己之族也。言他姓之女,或为妇,或为母,先无昭穆於己之亲族。

云“统於夫耳”者,言所以有母、妇名者,谓系统於夫,始有母、妇之名也。云“尊之卑之,明非己伦,以厚别也”者,谓之为母者则尊敬之,谓之为妇者即卑远之。

既尊卑县绝,明知非已之伦位,所以厚重相分别之义也。凡男女若无尊卑,伦类相聚,即***易生,为无相分别也。

○“谓弟”至“母乎”。○此一经论兄弟之妻相称谓之义。

凡子行之妻,乃谓之为妇,弟非子行,其妻亦谓之妇者,以兄弟同伦,嫌相亵渎。弟虽非子行,其妻同子行之妻,谓之为妇,欲卑远之。

弟妻既得为妇号,记者恐兄妻得为母号,故记者明之云:“是嫂亦可谓之母乎?”言嫂不可亦谓之为母也。然弟妻既得为妇,兄妻不可亦得为母者,然弟小於己,妻必幼稚,故可谓之为妇。

“铜臭”一词,出自《后汉书·崔实传》。汉代权臣崔烈,名重一时,但他仍不满足于现状,而在卖官鬻爵的腐败中以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一职,从而得享“三公”之尊。

有一日他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如实回答:“论者嫌其铜臭。”由此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讥讽俗陋无知而多财暴富之人。

千年以来,书香铜臭,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褒贬好恶.通常我们读铜臭( chou),而不是读铜臭(xiu)。读臭为“秀”是后来的事,见于三部委 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是一部关于现代汉语的语音异读词规范化的标准,如其《通知》所说,对普通话异读词的审定是“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的。

但是,审音表中关于“铜臭”的读音是值得斟酌的。铜臭一词,出自《汉书·崔?S·??·烈传》:??从兄烈,有重名于北州,历位郡守、九卿。

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

是时段炯、樊陵、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先输货财而后登公位。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

及拜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帝顾谓亲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程夫人于旁应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

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钧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曷鸟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挝而走,孝乎?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引文略长,以便看到铜臭一词的语源背景。一、东汉桓、灵之时,官爵公然买卖,天子亲临,价格弹性,条件宽松,大小官吏,趋之若鹜;公卿名士,不能免俗。

崔烈有名于时,以钱五百万买得司徒,担心物议,问其子崔均:“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均曰:“论者嫌其铜臭。”这个铜,就是那个为汉文帝吮痈得宠的邓通造的钱,文帝赐之蜀严道铜山,使可自己铸钱,所以邓氏的铜钱满天下。

二、铜臭其词,在当时就蕴含强烈贬义。父子之间对话本来还平和,及至儿子如实相告,一听到“嫌”、“铜臭”这样的字眼,崔烈就怒不可遏了,是又怒又骂又打的。

可见“臭”字只有当恶气讲、含讥讽意时才有惹得名士发怒、咒骂和“举杖击之”的可能。铜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铜钱、铜元的臭味,用来讥刺惟利是图的表现( 1979年版是“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注音就是 chou)。

其他词书的解释大致不差,《辞海》:“后常讥讽爱钱的人”;《辞源》:“讥讽以钱买官或豪富者”;《汉语大词典》:“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

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所以,在现代汉语语用习惯里,铜臭一词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

臭的音读并不复杂,其古音读 xiu,是一个会意字,“用鼻子辨别气味”(《汉语大字典》),就是嗅的意思,引申为气味的总称,有“善气”和“恶气”的分别。《诗·大雅·文王》:“无声无臭”,是作气味讲,也就是《孟子·尽心》里所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的臭,即“通于鼻者”(孔颖达)。

这是臭字的本义。《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颖达疏:“臭,气香馥如兰也”,是作香气(善气)讲;东汉仲长统《昌言·理乱》:“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是作臭气(恶气)讲,即秽恶的气味。

从恶气引申,臭就成了令人厌恶、拙劣和狠毒的贬词,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曰人下的不高明的棋为“臭棋”,曰狠狠的骂为“臭骂”;《儒林外史》:“从早上到此刻,一碗饭也不给人吃,偏生有这些臭排场!”《红楼梦》:“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铜臭的音和义也是这样来的:铜臭,铜钱的臭气(恶气、秽气)。

从词典的注释中可以知道,铜臭,是铜钱的臭味、臭气。其实,铜作为金属,本无气味可言,说它有“臭味”或“臭气”,显然加上了人们主观上的好恶色彩。

而在现代汉语里,作为注释文字的“臭味”和“臭气”的臭,都该念 chou;那么,铜臭的臭念 chou是顺理成章的。还可以从前人的著作中找到许多例证。

《聊斋志异·席方平》中二郎的判语:“羊某:富而不仁,狡而多诈。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余腥犹能役鬼,大力直可通神。宜籍羊氏之家,以尝席生之孝。”

骈句以“铜臭熏天”反对“金光盖地”,以及后句的“余腥”和“铜臭”的关联,“腥”是对“臭”的极好的阐释,这里的“余腥”就是“铜臭”,是铜臭的另一比譬说法。因此,可以判定这个“臭”应该作“恶气”讲,读音念 chou。

戴名世《南山集·钱神问对》:“有神色赤而目方,刺其面为文。立中衢,臭达于远。”

意译:有一位神,脸色殷红,眼睛方正,脸上刺了一些文字,站在大道中间。

武德年间(618-626),阎立本在当时还是秦王(注:李世民曾被封为秦王)的李世民手下担任秦王府的总管后勤。

这段时间,他一直和阎立德在一起。武德四年,唐太宗当时担任“太尉尚书令,雍州州长(牧是意译就是领导)、左右卫大将军,刚被任命为天策上将军,位居三公之上”,于是刻苦学习经书典籍,在艺术和学术上寻找快乐,开办学官来招待各地的学士。

于是宣布:‘以前楚王比申穆更早知道尊重贤士重视道德,梁园接待士人,品比得上德邹枝。于是写文章记录前任的修养,给后来的人当榜样,无论出身高贵还是卑微,多是赞扬古人。

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能够达到敬仰羡慕。于是加强道德修养,到各处走访;到偏僻的清幽的地方,大量地招募贤俊的人才。

(((既而场苗盖寡,空留皎皎之姿;乔木徒迁,终愧嘤嘤之友。所异过人正训,匡其阙如。)

)){这句就给你意译吧,直译很麻烦。}于是村子里没什么人,只剩下田野上的秧苗;有才华的人徒劳地离开家乡,到底有愧于朋友。

他们比别人优秀的方面是正统道德,大都很难觉察出来。坐在齐的大庭两侧,吃饭都感觉有愧于燕的饭馆。

大行台司勋郎中是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是房玄龄能够心志宁静,军谘祭酒是苏世长,天策府记室是薛收,文学方面有禇亮、姚察,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玄道,天策仓曹李守素,秦王记室虞世南,参军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典签苏勖等。{{{{或背淮而致千里,或通赵以欣三见。

咸能垂裾邸第,委质藩维,或弘礼度而成典则,畅词学而铭风雅,优游幕府,是用嘉焉。}}}}这几句主要意思是说,他们能够担当重任,使国家得到治理。

等到薛收死后,征召东禹州的录事参军刘孝孙进学馆,寻求变更得正直。阎立本图形貌,都把名字题到上面,仍然能够得到文学禇亮为他的画像的赞赏。

集中到一起,称作十八学士。并且给与珍美得膳食,分成三次,直接住在阁里面。

只要国家军事安顿下来,参谒回来休息,(唐太宗)就引见他(阎立本)。讨论陵墓和典礼,商讨以前的事,考察其中的得与失,优势半夜才睡,又起来继续讨论,礼数很厚重。

于是天下都归顺,有才能的人甘愿为他效力,能够进入学馆的很是被仰慕,称作登上瀛洲云。贞观十七年,又被诏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皇上亲自赞赏他。

(贞观十七年下诏说:”从古自今的皇帝和国王,褒奖歌颂品德,都将名字刻在鼎上面,又画图像。是用甘露一样的良辰辅佐,麟阁写满赞颂;武将立功,建造云台来纪念功绩。

赵国公司徒无忌,已故扬州都督司空河间元王孝恭,已故司空蔡国公如晦,已故司空相州都督郑国文贞公徵,司徒梁国公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谢申国公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已故辅国大将军杨州都督褒国忠壮公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弘基,故尚书左仆射忠国公通,已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郧节公开山,已故荆州都督谯国公绍,故荆州都督邳襄公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已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已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已故卢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积,已故徐州都督胡庄公秦叔宝等,有的拥有国家栋梁的才华,谋略长远,准备充分,经验学识深厚;有的能够精通古籍,道德高尚,能避免犯罪发生,并忠于国家;有的高举忠义的旗帜,在外国府邸做人质,一直忠于朝廷,不被诱惑;有的接受命令管理国家,吸纳贤士方面,再次有了重视他们的气氛,君主的策略得到宣扬,~~~~)}}}这里一大堆都是歌功颂德的,大致了解下就行了{{{{当时国家刚安定下来,外国使节来朝贡,下诏让阎立本画外国的图画。又鄂杜间有老虎伤人的隐患,太宗带领上前骁勇的将士去平定。

虢王元凤,是太宗的弟弟,能够把三十均重的弓压弯,一箭就能射死人,召唤阎立本给他画像,来表彰他的英勇。《国史》说:“太宗和侍臣在春苑游玩,池中有奇特的飞鸟,随着波浪流动。

太宗玩得很得很高兴,召唤侍歌颂咏唱,立即召唤阎立本为他画像。阁楼内传唤画师阎立本,阎立本当时已经是主爵郎中,到处不停奔波,在池塘边弯着腰,挥舞着画笔和颜料,眼睛看着坐着的宾客,心里很惭愧。

回来后对儿子说:‘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作词,现在只有画画被人知道,弯腰这样的职务,这是最大的羞辱。你应该引以为戒,不要学习(画画)这门手艺。

’”然而性情所喜欢,到底无法舍弃。到了担任右相得时候,和左相姜恪整理事务。

姜恪曾经历过抵御外敌的功勋,阎立本只是擅长画画,当时人称他千字文,有传言:“左相应该威震边疆,右相擅长画画。”话的意思是说他不是当宰相的材料。

咸亨元年,再改任中书令。第四年逝世,谥为“文贞”僧琮说“阎立本拜郑为师,奇怪的地方很多,画像变化多端,是国家变化的写照”(窦蒙说:“学的东西来自内心,意境在画功外面,和老师张郑没有关系。”

)裴说:立本的老师张郑,一代比一代厉害。人物衣冠、车马台阁,都画得很微妙。

二、谯国夫人总兵与陈霸先会于赣石原文及译文

1、《隋书·列女·谯国夫人》原文如下:

2、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

3、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聘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冯弘之投高丽也,遣融大父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

4、自业及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5、遇侯景反,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台。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使召宝。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

6、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迫君兵众。此意可见。愿且无行,以观其势。”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入赣石。

7、宝知之,遂告,夫人曰:“平虏,骁将也,领兵入赣石,即与官兵相拒,势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云身未敢出,欲遣妇往参。彼闻之喜,必无防虑。于是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贼必可图。”

8、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赣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9、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遣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

10、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

11、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石龙太守。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12、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玩登以南康拒守。至岭下,逡巡不敢进。

13、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14、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共败仲宣。

15、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高祖异之,拜盎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罗州刺史。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

16、以宋康邑回授仆妾冼氏。仍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降敕书曰:“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扰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

17、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物五千段。暄不进愆,诚合罪责,以夫人立此诚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18、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19、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不可以招怀远人。上遣推讷,得其赃贿,竟致于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

20、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仆为天崖州总管、平原郡公。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21、谯国夫人是高凉冼姓人家的女儿,她世代都是南越首领。他们跨山据峒,氏族部落有十多万户人家。夫人小时候聪明贤惠,多有谋略,早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落民众,还会行军领兵,威服诸越。她常常劝告族人要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因此深受本乡人的信任。

22、越人习俗,喜欢相互攻击。夫人的哥哥南梁刺史冼挺,凭借自己的富裕强大,侵扰掠夺周围郡县,岭南一带的人民都深受其苦。夫人对他多有规谏劝导,因此,人民的怨恨情绪得到平息。海南、儋耳郡慕名归附她的部落就有1000多峒。

23、梁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向和操守,便聘给他的儿子高凉郡太守冯宝为妻。冯融本来是北燕的后裔,当初冯弘投奔高丽的时候,派遣冯融的祖父冯业率领300人渡海归附宋,被安置在新会。自冯业到冯融,已经三代充当郡县的长官。

24、由于客居他乡做官,号令往往不为当地人们所执行。与冼家联婚以后,冼夫人告诫约定本宗族的人,要他们顺从汉化了的民间礼仪风尚。她常常跟冯宝一起评议裁决案件。首领中有犯法的人,即使是亲族也决不宽恕。自此以后,颁发政令再也没有人敢违背。社会秩序因此得到安定。

25、后来遇上侯景发动叛乱,广州都督萧勃征集兵力援助台城,高州刺史李迁仕占据大皋口,派人召冯宝。冯宝打算前往,夫人劝他说:“刺史无故不会召集太守,一定是想欺骗你共同造反。”冯宝说:“凭什么知道呢?”

26、夫人说:“刺史被召救援台城,他竟然称自己有病,却在铸造兵器聚集人马,然后召唤你,如果你前往,必定被扣留做人质,然后迫你的军队跟他一起造反。这个图谋显而易见,希望你不要去,先看看形势再说。”几天以后,李迁仕果然造反,派遣主帅杜平虏帅兵入赣石。

27、冯宝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告诉夫人,夫人说:“平虏是一位勇猛的将军,领兵进入赣石,必与朝廷的军队发生战斗,势必未能返回。李迁仕在州里也无能为力。你如果自己前往,必然会引起战斗。”

28、“你可以遣派使者欺骗他,以谦卑的言辞,丰富的礼品,借故说你公务在身不能远出,想派妻子前去加参见。他听了一定很高兴,且无防备,于是我率领1000多人挑着杂物步行,声称来送礼劳军,因而能够到达他们的营寨,这样便可以击败叛贼了。”

29、冯宝听从夫人的主意,李迁仕果然大喜,看见夫人的人都挑着礼品,便不加任何防备。夫人乘机痛击,结果取得了重大胜利。李迁仕败走宁都。夫人统领军队与长城侯陈霸先会师于赣石。

30、夫人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实在令人钦佩。他很得人心,我看这个人一定能平定叛乱。你该好好地资助他。”

31、冯宝逝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召集、安抚百越,几个州都得到安定。到了陈朝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夫人派他率领各部落首领到丹阳朝拜,从此开始出任官职,被朝廷封为阳春郡太守。

32、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邻近的高安城,诱惑他一起叛乱。冯仆派人回去告诉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诚坚贞,至今已经历两个朝代,不能因为爱惜你而放弃国家利益。”

33、于是征集部队在边境抵御叛军,并且率领百越酋长接应章昭达。内外夹攻,欧阳纥的军队溃散。冯仆因为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太守。

34、陈宣帝还诏令使者带着符节册封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赠送一辆套四马的鞍车。其车盖绣花悬垂光亮的丝质缨子;给一套吹鼓乐队,并且赐予她指挥的旗帜符节,出行的仪仗和刺史出巡一样。

35、至德中,冯仆去世。后来又逢陈朝灭亡,岭南一带无所归附。数郡县一起拥戴夫人为“圣母”,保护境内百姓的安全。这时隋高祖派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南,陈朝将领徐玩登占据南康防守抵抗。韦洸到岭南,迟疑不决,始终不敢前进。

36、当初夫人曾以扶南国的犀角宝杖献给陈主,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给夫人写信,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叫她归附隋朝,并以犀角宝杖和兵符为凭据。夫人见到宝杖,证实陈已灭亡,召集部落首领几千人,终日痛哭。

37、然后派遣他孙子冯魂带领军队,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一带于是得以平定。冯魂被任仪同三司的官职,同时册封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38、不久,番禺人王仲宣谋反,诸首领都响应他,把韦洸包围在广州城里,然后派兵驻守衡岭一带。夫人派孙子冯暄带领军队救援韦洸,冯暄与叛党陈佛智一向交情友好,因此犹疑不决,迟不进军。夫人知道后十分生气,派使者把冯暄逮捕起来,拘留在州监狱里。

39、又另派一名孙子冯盎率兵讨伐陈佛智。战斗取得胜利,陈佛智被杀死,冯盎又进军南海,与鹿愿的军队会合,一起打败王仲宣的叛军。夫人亲自披着甲衣,乘着戴甲袍的战马,撑着锦伞,带领使用弓弩的骑兵,护卫着持诏令的使者裴矩巡视安抚诸州。

40、苍梧首领陈坦、冈州首领冯岑翁、梁化首领邓马头、滕州首领李光略、罗州首领庞靖等都来参拜。冼夫人命令他们仍旧统领原来的部落,从此岭南得以安定。

41、隋高祖对此感到惊奇,封冯盎为高州刺史,同时赦免冯暄,封为罗州刺史,追封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并以宋康邑回授冯仆的妻子。设置谯国夫人幕府,配备长史以下的官吏,给予印章,授权她调拨各部落和六州兵马,若有紧急军情,可自行决定对应。

42、皇上并下达诏令,写道:“我抚育百姓,情同父母,想使天下清净,万民安乐。然而,王仲宣等叛乱分子擅自聚结,扰乱那里的人民,所以派遣军队前往诛灭,为民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明正理,令其孙子冯盎擒获斩杀陈佛智,一连挫败群贼,甚有大功。现赏赐夫人礼品绸缎5000段。

43、冯暄犯有不愿进兵的过错,确有罪责,因为夫人立了这样的大功,故特赦免。夫人应该教导子孙遵循礼教,遵守朝廷教化,以合乎我的心愿。”皇后还以首饰及礼服一套赐给夫人。

44、夫人把它放在金饰的箱子里,同梁朝陈朝赏赐的物品分别藏在一个仓库里面,过年时举行家庭大会,都将之陈列在庭院里,以示子孙。

45、夫人教导子孙说:“你们应该尽自己的一片丹心忠于天子。我事奉三代君主,只有一片好心。现在赏赐的物品都保存着,这是忠孝的报答,希望你们大家都好好的思念它。”

46、当时番州总管赵讷贪婪残暴,各俚僚部族多有逃亡叛变。夫人派遣长史张融给皇帝带去密封的奏章,论述安抚大计,并陈述赵讷罪状,不可用他来安抚逃往远方的人们。皇上于是派人清算赵讷,追缴了他的贪赃财物,最后将他依法处置,并下诏令委托夫人招抚慰问逃亡叛变的民众。

47、夫人亲自带着诏书,自称使者,经历十几个州,宣谕皇上旨意,安抚各俚僚部族。所到之处,人们纷纷归顺。

48、隋高祖嘉奖她,赐予夫人临振县1500户作为汤沐邑,追封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仁寿(601—604)初年,夫人去世,隋高主赠送办葬礼的绸缎1000段,并赐予“诚敬夫人”的谥号。

49、《谯国夫人传》是唐代魏征主编的一篇传记。

50、《隋书》中的《谯国夫人传》,是现存可考全面记载冼夫人生平业绩最早的文字。《隋书》卷八十《列女篇》共记载了15位妇女名人,《谯国夫人》列居第五篇。全篇2000字左右,记述了冼夫人一生的主要事迹。

51、冼夫人,姓冼名英,经历梁、陈、隋三朝,出生于岭南高凉郡的一个俚人大首领的家庭,“幼贤明,多筹略,抚循部众,能行兵打仗”。冼夫人的丈夫冯宝是五胡北燕王室的后裔。冼夫人在18岁时嫁给高凉太守冯宝,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52、冼夫人生平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行军用师,压服诸越(隋唐的俚族),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并非一昧愚忠,既识时务又爱国爱民,深得岭南地区后人敬重。

53、冼夫人及其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

54、冼夫人留下的名言很少,最具代表性的是那句而今已成茂名城市标签的“吾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学界认为,“惟”字”要比“唯”字更接近本意,只有用“心”体味,方知冼太之意。这个“心”字,用意极深。

关于《谯国夫人》节选翻译及注释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