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民族——中国古羌城
羌族,是我国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之所以被称作为“云朵上的民族”,据说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羌族一般习惯把房屋建在半山或者高山上,占据着比较有利的高地势;其二是因为羌族的服饰上大都绣有艳丽精美的云纹。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建筑更能体现以前羌族人民对生活的探究。羌族的建筑多“依山而居,垒石为室”,风格独特、技艺高超,建筑材料以当地的片石和黄泥为主。这些坚韧的建筑在修砌时不划线、不吊线、不绘图,全靠眼力和技法。
“云中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牧羊老人站立云端,吹奏古老羌笛,天籁之音云彩间,羊儿依偎身旁,反应了生存在云朵之上的羌民族与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文化形态,将羌文化的核心元素—“羌,从羊,从人” 形象再现。
茂县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羌民族聚居地,是羌民族文化核心区。在经历512大地震过后,拯救濒危的羌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茂县励志建成全国最具羌民族气息的聚居地——中国古羌城。
羌族图腾
羌文化广场的左右两边各有4根方形柱子,每根柱子的顶端各刻有一个羊头。羊头是羌族的图腾,据了解,这8根柱子表达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思。
古羌城,位于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占地约3000多亩,由12个组团组成,地处金龟包与银龟包之间。
古羌城坐西朝东,背靠着水西,下首处就是岷江,正对着九鼎圣山,整座城看起来雄伟庄严,气势恢宏。
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建筑风格、民风民俗与祭祀礼仪,而这些文化活动也充分地体现了羌族文化的独特性与羌民族的生息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古羌城”。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座古羌城,却在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之中被严重损害,国家为了保留这独特的羌族文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重建,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古羌城是重新修建过的。
古羌城的天梯共修建152级石阶,让走过石阶的人记住5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虽然重新修建过,可是古羌城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文物并没有遭受到大的损坏,比如中国羌族博物馆,在这里有着近万件的珍贵文物藏品,是展示和传承羌文化的中心区域。
进入到茂县县城之后,就可以看到依山而建的古羌城,随处可见的石房子像是带人回到了古代的时候羌族文明时期。
在入口处的石阶上,有着两个名叫“献羌红”的少女雕像,少女拿着红绸子,像是在迎接前来游玩的客人。
古芜城门是茂县中国古羌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风貌是将碉楼、廊道、民居有机结合,布局合理,造型雄奇,是国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建筑文化中的精品之一。建筑寓意深远,是让人们呼唤远古,体验主权,体味庄严,享受尊贵,感受隆重,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吉祥之门。
在羌族,献羌红是羌族人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表达了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而石像的两边还摆着一排火炬,羌族人对于火是十分的崇拜的,认为火是世界上战无不胜的力量。
所以数千年以来,羌族人都采用着最原始的火祭仪式,而羌族人也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以族姓写进甲骨文的民族。
我们一直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羌族人的祖先则是炎帝,就连著名的治水祖先大禹都是羌族的人民,因此也有人将羌族称之为“中华民族进化史”的活化石。
羌族美女导游,自豪地告诉游客,这是国内最大的城门。
羌族以白为吉,以白为善。在他们的多神崇拜中,尤以崇拜白石和羊,所以在一些房屋上会看到画有羊形状的图腾,而在屋顶四角会看到砌有白色的石头。
古城的外墙上,铺上或大或小的片石,看上去粗犷、豪放,在烈日照耀下,更加辉煌,更加壮观。
中国古羌城内第一道景观首推羌王官寨,羌王官寨是历代羌王及土司施政、办案,议事和居家生活的地方,也是羌族王权、地位和高贵身份的象征性建筑。羌王官寨以史为据,展示出羌民族五千年来的营盘山文化脉络,以及炎帝、大禹、蚕丛开发西羌的辉煌篇章,同时展示出土司文化自唐代以来的兴衰过程。
羌王官寨里的议事厅,是羌族最神圣的地方亲尝百草、以身试药的炎帝为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建立了西夏王朝的国君李元昊,都在这里世世代代受羌族儿女的供奉。
羌城内还有羌族生产生活习俗展示活动,展示着羌族部族史的演进过程,包括各类实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的活态展示,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羌式手工艺作品,值得游人一探究竟。
一侧的横梁上,挂着一串串鼓,鼓面绘有美丽的图案。
转过一侧,方桌后,坐着一位羌族大妈,她戴着老花眼镜,正精心绣花。桌上,摆放着她绣制的布拖鞋、布鞋垫,鞋面、鞋垫上绣有绚丽精致的花纹。
羌族男女皆缠头帕。男子缠的头帕颜色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老年人缠黑头帕的多。女子的头帕各地有较明显的差异,多盛行“一匹瓦”头帕,即女子头顶叠瓦片状的青布,帕上绣有红、白、黄、绿色的羌绣图案。
览羌城美景,坐西朝东,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中国古羌城的秋日美景,也让人流连忘返,秋天的午后,行走在古朴的城楼之间,享受着阳光的按摩。
羌族人用着最原始的手推车,闲庭信步于羌城间,推着娃、遛着狗,也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中国古羌城导览图
高耸的碉楼,在蓝天白天之下,特别雄伟,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碉楼上的窗檐四周都是羊头的图案雕饰而成。
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粗砺的外墙,是照相的绝佳素材。
“萨朗”是羌族歌和舞的总称。“萨朗”为羌语的音译,大概为“唱起来,跳起来”的意思。而在藏族习俗中则习惯被称作“锅庄”。萨朗舞蹈的队形基本上呈圆圈状,有封口和不封口之分,男女的站位也有连续站位和穿插站位的区别。具体要唱什么歌跳什么舞一般都是由带队的人领唱一段过后再由众人附和着跟唱,随后舞蹈也就合着歌曲的节奏慢慢跳起来。
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渊源、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审美心理等原因,羌族服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点,服饰颜色多以白、黑、红、蓝四色为主。现在羌族的服饰包括了衣、裤、褂、头帕、围裙、腰带、裹肚、绑腿和鞋,佩饰则有头饰、耳饰、项饰、腰饰和手饰等等,配饰以银饰品居多。
羌族自产白银《花儿纳吉》
烈日下,赭黄色的城楼、城垛也更加醒目。
雕像《千年恩爱》是羌族神话故事 《木吉珠和斗安珠》中的一个画面.远古传说人神共居,天和地离得很近,中间只隔一座九顶山。山上是天宫,山下是凡间。天神木比塔最美丽的小女木吉珠厌倦天庭生活,不顾山神巴巴西的劝阻,来到山下龙池边和斗安珠相会的爱情故事。
雕像《莎朗姐》,展现羊角花女神莎朗姐的形象,是她教会了羌族人的歌舞才艺。
四川景观,羌城远眺
质朴的门檐,是入画的又一背景。
站在古城楼上,眺望下方的茂县县城。它是那么的现代、鲜活,而我此时所在古羌城却又那古老、粗犷,两相映照,各美其美。
中国羌城广场
古羌木桥
羌族一般由几十户聚寨而居,多在半山、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羌寨中最有特色的建筑就是碉楼。碉楼是为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而修造的军事设施,功能类似于烽火台。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
古时修建碉楼,匠人不绘图,不需要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碉楼建成后稳固牢靠,经久不坏,实在不得不让人感叹当时古羌族人的手艺和智慧。
站在古羌城上,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美照。
远看中国古羌城
不论是不带一丝杂色的蓝天,还是绿柳旁清澈的一汪池水,总能让人们的镜头为这美景停留,中国古羌城,人间新画卷,羌城的景色总有一样能打动你,快带上家人一起出发吧!
中国古羌城,神奇而又神秘,庄重而又大方,传统而又新颖,来古羌城,真真正正的体验一下羌族人们的热情,贴近羌族人文气息,会让你感到回味无穷,更是难以忘怀。
编辑:菲菲
拍摄:菲菲 无心
照片拍摄于2021年9月7日四川羌城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