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市井、人间烟火《宽窄巷子》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人们都说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名声远扬。它既是外地人来成都游玩必须去的网红打卡之地,又是本地人在闲暇时间去散心的地方。
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所谓“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味,所谓“窄”,是逍遥时光的印记……行云流水,顺其自然,正是成都人生活态度的精髓。我们慕名而来,随着人流的裹挟,走进了这个火爆的巷子,进去就看见——宽窄两个大字,一宽一窄间,天地轮回,方寸之间,宽窄自如。
我喜欢宽窄巷子,是因为这里的繁华和安静各自相安,互不打扰,宽窄巷子代表了最成都的烟火生活,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这里全是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走进宽窄巷子,是去年9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和爱人利用年假游川西,一路走来,当时已接近十一黄金周,有点知名度的景点熙熙攘攘,宽窄巷子也不外如此。来来往往的人流,摩肩接踵而过。自从这里出名之后,恐怕就没有了宁静,慕名而来的人们,成了宽窄巷子里流动的血液,换了一批又一批。
宽窄巷子历史悠久,一直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才正式从胡同命名为巷子,低调古朴的青砖黛瓦,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感,在2009年的时候,被评选为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这里也是很多外地游客来成都必打卡的地方。
宽巷子是\"闲生活\"区,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宽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风土和老成都民俗都在这里。来到这里,就让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地感受成都生活的慢节奏。
宽窄巷子一共分为三个巷子,不分季节,什么时候来人都很多,这两条巷子虽然相连接,可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古典和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怎么逛都逛不够。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筑,其中还有一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建筑。
熙攘的宽窄巷子,从岁月深处流淌着成都文化的底蕴,这里有成都人安逸闲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外地游客喜欢成都的原因之一吧。
巷子里,到处有不同风格的演出。或是深情浪漫的萨克斯,或是铿锵激越的手鼓;或是婉转曼妙的抒情歌曲,或是神秘莫测的川剧变脸……市民生活的随意,文人雅趣的浪漫,极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宽窄巷是吃货的天堂,街上有很多手工小摊,糖油果子、红油抄手、九香牛肉、石磨豆花......都是成都的真实韵味与生活本色。一个挨一个的小吃摊点,都在通过招牌、声音和现场制作等方式诱惑路人的嗅觉与视觉。
有些小吃,名字本身就透露着十足的川味,像叶儿耙、酸辣粉、鸡汁锅贴、三大炮、夫妻肺片、回锅肉、吃莽莽、肉嘎嘎和牙尖嘴嚼等,不但名字听起来亲切,一眼看过去就让人极有食欲。而且,这些美味并无冬夏之分。
想想看,慵懒地坐在竹椅上,晒着温暖细碎的阳光,大快朵颐地享受着色香味美,该是怎样一种人间乐事!难怪所有人都说乐不思蜀呢。
宽窄巷子,是成都唯一留存下来的清朝古街道。作为川西院宅式民居的典型代表,她是见证了成都历史变迁的鲜活标本,已经成为成都人文化情感的一种依托。
喜欢蜀绣的,可以去逛逛蜀绣工坊。
古朴的建筑、特色鲜明的小吃、充满闲情的生活方式,承载着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渗透着成都人特有的闲散与安逸,流淌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她既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古韵,也是这个城市记忆深处的一个符号,难怪有人将她比作“老成都的底片,新成都的客厅”。
几分古朴,几分诗意,几分逍遥,是宽窄巷子给游人留下的共同感受。行走在这样的古巷,总让人忍不住把脚步放慢一点,静静地感受那份从容、安逸与休闲。就这样,去“老成都”慢生活了一回,边逛,边吃,边喝,边听……在宽窄巷子,留下了一段美好而柔软的时光,意犹未尽,几回梦里。
宽窄巷子建筑上的青砖墙、高门楼、花墙裙、垂花柱、窗扇等建筑构件得以保留和翻新,既有川西民居的风韵,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这种杂揉在一起的各式建筑风格,孕育出了宽窄巷子街道独有的建筑魅力。
这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它将有着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的风格,兼收并蓄,并把它复制成南方的孤本,促进了南北文化和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
这里成为了解老成都历史的窗口之一,既是老成都那久远的一个历史符号的记忆,又是新成都的成都人休闲娱乐的诗意场所。在那里能享受生活中最原始的气息,感受一下生活最质朴的一面,在那里或许能找到那个最初的自己。
在这里若是想吃,几乎各种小吃应有尽有,保证会让你有满满的食欲感;若是想玩,你可以在巷子里蹓跶蹓跶,看看巷子里同样的建筑风格,异样的装饰格调,以及巷头巷尾和巷子两侧那别样的风景线;若是想看,那整洁的巷道,那古老建筑,那过往的游客,那优雅的环境,那清新脱俗的商舍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会带给你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宽、窄、井巷子的标志
与宽窄巷子平行的一条井巷子也是很有看点的。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平面与立体结合在一起的老照片向游人展示了 成都 市民在过去岁月中的生活场景。
井巷子的人气与宽窄巷子相比,则稍有逊色,但在井巷子我们却能感受到异样风情,有一处砖文化墙,长400米左右,全部由砖砌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雕塑,真实再现了老成都千年的沧桑历史,又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成都在历史沿革中的巨大变化,我相信也许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震撼!
拴马石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离地约1.2米。已风化斑驳,是宽窄巷子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百年前这里曾是北方满蒙八旗及家属的居住地,有骑马出行的习惯。拴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现。
一把油纸伞的记忆
当步入到窄巷子的中间位置时,一幢两层高的小洋楼映入眼帘,那罗马圆柱和西式的拱门窗,以及木刻栏杆与充满异国风情的装饰,使它在这样古老的巷子中与其它建筑基调格格不入,虽然有一点突兀,但却别具风情。
听说这小洋楼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据说,在抗战期间,这小洋楼是一位家住四川大邑县的军人买下的。几年后,他追随国民党川军部队参加抗日,他的夫人便在家中苦苦等待,再也没等到夫君回来,迫于生活压力,她只好忍痛卖掉这幢楼回到了乡下,而新主人并不爱惜这幢小洋楼,任其肆意破坏。当原主人偶然返回时,看到原来精致美丽的小洋楼已不复存在,粉碎了她的美好记忆,不禁百感交集,还恳求新主人还原并爱护这留给她心灵慰藉的小洋楼面貌。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气派的小洋楼是后来经过修缮的样子,也是按照它最初的样子修缮的,现在是喜茶的门面。
又往前走,我则被一位画糖人的老哥吸引到了,画糖人反映是古老民间的中国风味,说实话,在大都市里能够看到和品到这样充满传统文化的小玩意儿实属不易,它既是小孩子的最爱,又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记忆,感觉很新鲜。我在想,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这样的技艺也许会逐渐失传,倘若真有一天失传了,那可能会是一种不应该有的遗憾吧!
再则是名为"宽窄第一锅"的卖场,店堂十分宽敞,装饰别致,分多个专区,售卖川渝独有的香肠腊肉,火锅底料和各种各样的酱制品,各个历史朝代的火锅器具等等,川味十足,香气袭人。
其实,宽窄巷子里各种特色鲜明的产品很多很多,那些名目繁多的,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你买不到的小商品,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所以我也无法进行一一赘述。
巷子两旁都是充满古雅气息的老建筑,几乎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也都是明清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古街道。在这些古老质朴的建筑中,大多还穿插着一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的建筑。所以,宽窄巷子它既有古典独特元素和现代新潮风格充分展示,又使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走进宽窄巷子,你会不自觉地感受到,来到这里,仿佛是来到了成都这繁华都市的中心地带里面,特地给你留下的一处神秘的净土。走进那里,既感觉是一种时代和时空的穿越,又感觉是一种现代风格与新潮的畅游;既有诗与远方同在,又有古与今并行。
这是我采集了关于宽窄巷子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待在这里越久你就会越真切的体会到张艺谋的那句话:“ 成都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大美四川,美在川西,这大概是到访川西的人最真切的感受,那里的神山,雄伟壮美,连绵起伏,那里的湖泊,澄净清澈,星罗棋布,那里的花海,小家碧玉,处处美好,那里的佛寺,历史悠久,地位尊崇......总之,川西这个地方就是个“坑”,一旦踏进就彻底沦陷!
我们为期十天的四川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揣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快乐而归?
编辑:菲菲
图片:菲菲 无心
照片拍摄于2021年9日15日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