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真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信息 > 正文

热点信息

贵阳县天气预报(贵州贵阳天气预报)

小真2022-09-06热点信息198

把诸葛亮放在现代,他会从事什么工作?

要是把诸葛亮放在现代,他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是不会变的,其实现代比古代多的就是科技水平和生活条件,在古代,在通讯工具那么差的情况下,诸葛亮尚且能够坐镇隆中而知晓天下事,要是放在现在,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对诸葛亮来说更是如鱼得水,年轻时的诸葛亮博览群书,肯定比现在大多数的研究生,学者都厉害。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在那样的恶劣条件中,和刘备带着百姓从新城出发南下,躲避曹操的铁骑,那场面堪比近代毛主席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为难时刻去东吴舌战群儒,游说吴侯,要是放在现代肯定是一个跟周恩来周总理一样优秀的外交家,能够很好的维护我国的利益。

在刘备诸葛亮刚刚入川的时候,刘璋的西川时百姓不懂法,官民不执法,可以说是全国上下都是一边混乱,所以才有像张松、法正、这样的贤臣渴望明主来治理西川,要是放在现在社会,通讯技术这么发达,诸葛亮会是一个政客,一个事事为百姓着想的省委书记,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国家总理,因为他有这个能力,善于治国。

诸葛亮还可以当一个军事家,一个知名的参谋,想想六次北伐都是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还懂得兵法,通晓地理,会布阵,也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工匠,想想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在当时算得上是先进得技术了。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真的能借来东风吗?说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只欠火候或者是重要的事情到来。一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现在的生活当中也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当然了,有不少的人为东风在古时候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一股东风吗?小编觉得应该有两层含义才对,古时候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借到东风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

“借风”之谜呢?

研究证明,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这个道理。“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段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却忘了考虑冬至这天的特殊性。冬至这一天的气候与前段时间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很明显,诸葛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远,对当地风云也了如指掌。因此,他能准确无误地预报出这一天天气的变化。东南风起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的结论。

今天的雨要下多久才停?

湖南气象网3月6日讯 连绵阴雨半月余,寒潮冰冻迎新春;气温阶段性异常,冬末宛如入初夏;强对流天气现身,湘中等地遭遇冰雹;降水持续异常少,气象旱情再度发展。近日,省气候中心公布2月湖南气候影响评价。上月份全省42站次大风;全省平均降水量25.3毫米,较历史平均偏少69%;全省平均气温8.9度,较历年平均偏高1.9度,全省月极端最低气温―4.3度(20日桂东),33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2月份气温极值。 始于1月下旬的长阴雨天气直至2月17日才迟迟结束。期间,受强冷空气及补充南下冷空气的影响,2月11-17日我省发生了一次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全省共有57个站达到寒潮天气标准,其中38站达到强寒潮天气标准,日均气温在0到1度附近徘徊;38站出现冰冻天气,其中南岳达到重度标准,临湘、城步、桂东、桂阳和汝城达到中度标准,过程雪量小,积雪不明显。 2月17日我省迎来久违的阳光。迥异于除夕前后的寒冷阶段,连晴天气导致气温一路飙升,暖意盈盈,24日全省有33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2月份气温极值,涟源日最高气温达到31度,2月下旬全省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8.8度。温高雨少、南风加大致使森林火险等级高。 2月全省共发生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均未造成灾情。一次与11-14日的雨雪冰冻天气相伴,雷暴、冻雨、轻雾、纯雪、雨夹雪、冰粒、冰雹、雨凇等多种天气现象“大杂烩”,为历史罕见:临湘11日凌晨冰雹雨凇齐上阵,测得未化冰雹最大直径13毫米;13-14日又在桃江、沅江、长沙、韶山、衡阳、株洲等11站次观测到冰雹,最大直径8毫米。另一次出现于异常回暖天气后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中:26日12时20分,长沙市河西桐梓坡、河西新民路口岳麓山大门口下起冰雹。 2月份我省张家界西部、吉首、怀化、邵阳及永州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历年平均偏少10成,加之前期降水偏少,导致我横中西部地区气象干旱发展,与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接壤。娄底市地处娄邵衡干旱走廊核心区,受去年8月份以来持续少雨的影响,境内各河流处于枯水期,部分河段(侧水双峰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和历史最小流量,这是娄底市自200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遭遇季节性大旱。 省气候中心预计,3月平均气温全省正常略偏高,但冷暖变幅大;雨量增多,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趋利避害,做好旱育秧、水育秧及春玉米的播种准备工作,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防范雨雾及强对流天气对交通、电力、人畜安全的影响。

湖南桂阳近10天的天气怎么样?

桂阳天气预报10天,桂阳未来10天天气预报预测: 13日星期二小雨8~10℃;14日星期三小雨8~10℃;15日星期四阴转多云6~11℃;16日星期五多云6~11℃;17日星期六晴5~14℃;18

2007湖南国庆节天气

长沙 多云 22℃~30℃ 微风

张家界 多云 21℃~28℃ 微风

岳阳 多云 20℃~25℃ 微风

邵阳 晴转阵雨 20℃~29℃ 微风

益阳 晴转多云 21℃~30℃ 微风

郴州 多云 22℃~30℃ 微风

株洲 晴 19℃~26℃ 微风

衡阳 小雨 21℃~27℃ 微风

娄底 多云 22℃~28℃ 微风

常德 阴 17℃~22℃ 微风

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

赤壁之战无疑是大手笔,但这手笔大在何方,至今还没有一个研究者作出正面的回答。从艺术的根本上看,连环计、苦肉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都是杰出的想像,但是把这些杰出的想像连缀在一起,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出杰出的文学形象。类似的想像,在才智不足的作者手中,也可能只产生出粗糙的作品。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在《三国志评话》中也写“借箭”(但非草船)、苦肉计、蒋干中反间计、借东风等等,但都显得芜杂凌乱。而在《三国演义》中,这些相对独立的情节,却被组合成一个环环紧扣的有机体,把情节和思想推向高潮。除了《三国演义》的作者有更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之外,其主要原因在于罗贯中(如果作者真是他的话)具有艺术家的统驭全局的能力。他把这些情节安排在内外两条线索之间。一条是外部的,曹操与孙刘联军的军事斗争;另一条是内部的,主要是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心理上和才能上的较量。外部的军事斗争的惊心动魄自不待言,但也许并不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三国演义》作者的天才就在于他不满足于外部动作的热闹,而深入地表现了三角军事集团人物的心理错位和冲突。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够冒险成功,是因为诸葛亮拿准了曹操的多疑。连环计之所以能得逞,又因为多疑的曹操在心理上又有对自己军事才能过分自信的一面。借东风的惊人并不完全在于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而在于周瑜和诸葛亮在才能较量上的胜负。在军事三角中,作者又安排了一个心理三角。虽然不是今天最容易吸引读者的爱情三角,但是比之爱情三角更为惊心动魄。这里没有爱情的地位,占据冲突中心的是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的较量。曹操恃才、爱才,但时而忌才。周瑜也恃才,一般并不忌才;但对于同一联盟中的诸葛亮,却一直在才能上与之争胜,如不能胜,就必置之死地,否则他自己就活不成。故周瑜每有奇谋,直接是针对曹操的,而间接却是针对诸葛亮的。他总是力图在智谋上压倒或者刁难他的对手。《三国演义》的作者的大艺术家的魄力就表现在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把命运与共的军事同盟者的心理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心理上胜负的重要性不但常常放在军事的胜负之上(如曹操兵败华容道,见诸葛亮没有伏兵,觉得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便哈哈大笑起来),而且常常放在生命之上(如诸葛亮三气周瑜,周郎自知才能不及,乃吐血而亡,最后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罗贯中写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但是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超人智慧是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动因,正如在一些爱情小说中第三者的插入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一个动因一样。诸葛亮每一奇谋、每一超人的智慧,都使曹操这个“反面人物”更加多疑,使周瑜这个“正面人物”更加忌妒。这就使无声的心理三角战争和有声的军事三角战争更加错综复杂,以至于经过历史的考验,这部小说成为中国战争文学的最高经典。

批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自有其道理,谁不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的准确性超过了今日的天气预报呢?但是文学作品毕竟与科学不同,借东风的文学价值在于诸葛亮的多智引发周瑜的多妒,激化了两个同盟者之间的心理矛盾,同时引发了曹操的多疑,使得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甚至也不完全取决于才智的高下,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才能的情绪化的反应。在《三国演义》以前的《三国志评话》中虽然早已写到了苦肉计等等,但是却没有抓住二者内在的心理的隐秘的冲突。《三国志评话》的作者往往把笔力用在外部的动作上。例如,把诸葛亮写得像张飞一样鲁莽,在周瑜帐前杀了曹操的来使,明显是败笔。赤壁之战之所以成为大手笔,主要不在于表现了当年英雄的斗智,因为斗智毕竟属于理性,并非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之核心。激动读者心灵的主要是由于斗智引出的斗气,由斗气而引发的变态心理,导致战争胜负的逆向转化。

四十年前,何其芳曾经对《三国演义》之谜发出慨叹,说《三国演义》都是简略的叙述,缺乏精细的描写,为何却有数百年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这个真诚的艺术家的疑问至今仍然无人能够回答,实乃怪事。其实只要不过分拘泥于历史事实,不要被外部战争的热闹所蒙蔽,把目光紧紧盯住在外部战争之下的心理的战争,尤其是关于人的才能高下的无声的战争,就找到了《三国演义》的艺术奥秘和真谛。把斗气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这正是把审美价值放在实用价值之上的美学原则。从这一点上说,周瑜和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艺术价值观念的产物,林妹妹和安娜也都是把情感放在生命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大观园内和卡列宁府上无声的战争,其激烈的程度决不亚于赤壁之战。